大理公安法医李秀江:现场痕迹揭开的执法传奇
李秀江(中)在勘验现场
从警28年,他没有一天离开过法医岗位,他的一串人生足迹就是一份厚重的刑侦档案,一部现场痕迹揭开的执法传奇。记者获悉,这个被称为“执法传奇”的法医就是大理州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侦查大队大队长、主任法医师李秀江。
作为大理州公安法医战线上的领军人物,李秀江给别人的印象是一张黝黑的脸庞———宾川汉子粗犷的特征似乎与他从事的精细活不大相称,但这张黑脸背后是他刚毅的个性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执业态度。
据大理州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9月27日14时,洱源县公安局三营派出所接到报案:永胜村委会黄龙村的梁银才家几天没见人影,村长梁国凡组织几个人进去探看,进门就闻到一股臭味,发现梁银才家的院子里有一具尸体。”县公安局刑侦、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相继发现梁银才户内有三具高度腐败尸体,鉴于案情重大,立即向大理州公安局报告并请求技术支援。
记者了解到,这一天李秀江的女儿在附属医院刚刚做完囊尾手术,当他得知发案情况后,把看护女儿的事交付给妻子,当即和同事们一起前往勘查现场。在对现场勘查过程中,勘查人员发现了几件重要的痕迹物证在房间内提取的烟蒂、沾有血迹的十字镐、沾有血迹的称砣以及在尸体上提取的血迹等等,为整个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整个现场勘查结束后,省、州的技术专家组织现场勘验的技术民警开了分析讨论会,多数技术人员分析认为本案为多人作案。李秀江力排众议,他根据尸体解剖情况,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对整个案件的性质、死亡时间、作案人数、作案工具、杀人动机、作案过程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分析作案人数为一人,凶手就地取材以被害人家中的物品作为作案工具,说明对受害人家比较熟悉;三具尸体的死亡时间都在一周左右,且损伤都集中的头部,损伤均由钝器形成,认为作案的工具即是现场提取的秤砣、十字镐,为侦查破案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线索。
专案组结合现场勘查组提供的重要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三营镇永胜村黄龙组梁月华有作案嫌疑,办案民警通过巧妙的方法提取了其DNA检材,经省、州技术专家连夜加班对现场提取的法医物证进行检验比对,发现现场遗留的物证上有梁月华的DNA成份,从而直接认定梁月华为重大作案嫌疑人。
2010年9月30日,洱源县公安局侦查人员将犯罪嫌疑人梁月华(男,40岁)抓获归案,经审讯,梁月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迅速告破。
记者还了解到,2013年3月15日,弥渡县红岩镇森家庄村一户人家厕所旁发现一具男性尸体,县公安局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法医发现死者头部有多处钝器伤但颅脑没有损伤,排除机械性外伤死亡,确定死者系自己服用农药中毒死亡,调查发现死者是新街镇的刘某。
死者家距离现场约7公里,民警前往死者刘某住处,经对刘某住处进行勘查发现床边有大量血迹,床下有一把铁锤锤面上有血迹及毛发,地上铁盆内有血水,死者中毒死亡家中怎么会出现大量血迹?
此时侦查员联系到死者妻子调查发现死者死前和一个失足女陈某相好,死前一天刘某某打电话和其妻子说陈某曾提出向其要钱,不然就找人收拾他,民警怀疑是否死者在家中与陈某相约来的人发生争斗后,用铁锤将相约来的人打伤或打死后自己服毒身亡?但自杀为什么选择离家7公里地方?另外伤者或死者是谁在何处?
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迷”,解开了这一个个“迷”,案件应该可以真相大白,但又如何解开这一个个“迷”呢?县局刑侦大队认为案情复杂很可能是一起杀人抛尸后又畏罪自杀的恶性刑事案件,向大理州公安局汇报,请求派刑事技术人员现场支援。
李秀江率领州局刑事技术人员随后对尸体重新检验,对现场重新勘验、对现场物证作DNA检验,经检验认为:1、死者头顶部有多处钝器创但损伤轻颅骨,没有骨折颅内没有出血不会致死,损伤位置集中形态比较一致,损伤为床边铁锤的棱边形成,外人打击很难形成,属于自伤行为;2、现场血迹有滴落状、溅落状、稀释状、接触状等但没有发现抛甩状血迹,既然用锤子挥动多次打击他人应该有抛甩状血迹;3、死者住处现场没有打斗痕迹;4、DNA检验结果为死者家里的所有血迹和死者手上粘附未洗净的血迹均为死者的。
“综上认为死者先在家中床边用铁锤进行自伤发现不容易死亡,后清洗血迹带上帽子外出在途中买农药致死亡现场服毒自杀。”李秀江说。
至此一个错综复杂的自杀案件在法医人员的精细尸体检验、精确的血迹形态分析和损伤工具推断、精湛的案件现场分析和重建中将谜底一一解开。
据统计,李秀江从昆明医学院法医学系毕业工作28年来,共勘查各类案件现场6000多起,检验鉴定4000多具尸体,检验并复核活体损伤鉴定10000多起,法医物证800多起,仅2013年-2016年他率领刑事技术侦查大队民警直接到各县、市指导、参与勘验各类疑难案件现场300余起,共出具鉴定文书4576份,其中法医1800份、痕迹154份、理化2552份、文件检验70份。刑事技术在他手里发挥出强大优势,为案件的侦破工作提供了有效线索和科学依据,一次次彰显了刑事科学技术在破案中的关键作用。(记者 赵岗)
昔日国宝重光 今朝亮相浙博“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展开幕
5月15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武义县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展在浙博武林馆区开幕。展览首次全面展示全套南宋徐谓礼文书,为观众展现文书主人三十余年的任官履历,详解文书的价值和意义,透视文书背后南宋时期的仕宦与官制。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武义县委书记姚激扬,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杨文庆,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副馆长蔡琴,副县长朱飞勇,县政协副主席、文广旅体局局长董三军等出席开幕式。
姚激杨首先感谢了省文物局、省博物馆对徐谓礼文书展出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向大家介绍了文书重要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他说,去年4月,袁家军省长来武义视察时提出,要加强对徐谓礼文书的保护研究,使之成为文化浙江的一张“金名片”。为此,武义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在做好全方位保护和文书原件展陈的同时,全力推动徐谓礼文书的研究利用,不断挖掘和放大文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去年5月,徐谓礼文书在武义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吸引了人民网、新华网等40余家主流媒体关注,半年观众量突破18万人次。目前,武义已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2场,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本,开发文创产品13种。
姚激扬表示,徐谓礼文书不仅是武义的,也是浙江的、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这次送徐谓礼文书到杭州展示,就是要借助浙博这一宣传推介“国宝”的更大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徐谓礼文书,让更多的人研究徐谓礼文书,进一步扩大文书的影响力,在当代文化浙江建设中展示更高价值,为文化强省建设增色添彩。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徐谓礼文书这件“沉睡”了近800年的“国宝”,必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借此机会,我们也诚挚邀请各位领导多到“无疫”武义走走看看,多给我们传经送宝,指导帮助武义文旅事业更好发展。
陈水华在致辞中表示,徐谓礼文书曾经与浙江省博物馆有过一面之缘。2015年,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特展,集中展示南宋文物考古新发现,徐谓礼文书中的一卷录白印纸,作为最新考古成果,首次来到杭州,两周之内,很多市民都争相观看。墨迹如新的南宋纸质文书,虽惊鸿一瞥,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时隔五年后,徐谓礼文书以墓葬所出全套文物的强大阵容再临杭城,不仅是有史以来最系统全面的一次展示,而且经过文史专家们数年研究解读之后,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她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活动最后,柳河、姚激扬、陈水华、朱飞勇、郑嘉励等领导嘉宾共同启动了开幕式,并进行巡馆参观,了解徐谓礼文书发现的来龙去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背后折射出的南宋官制等。
【浙江新闻+】:
走进浙博“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展
徐谓礼文书是一批系统丰富、真实可信的宋代纸质文书,被盗于武义县南宋墓中。由于墓主为南宋人徐谓礼,故定名为“徐谓礼文书”。文书分告身、敕黄、印纸三种类型。告身和敕黄都是宋代朝廷颁发给官员的委任文书,其区别在于有品给告身,无品给敕黄。印纸记录了徐谓礼自任官以来的各种档案材料,包括到任、考核、解任、担保、举荐等,反映了一名南宋文官从低级到中级的历官过程。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角,徐谓礼文书串起了展览的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惊世国宝--徐谓礼文书的发现与证实”,讲述徐谓礼文书被发现的传奇经历与徐谓礼作为个南宋中下层官僚的典型人生;第二单元“官制宝库--徐谓礼文书的解读”, 详细解读文书中告身、敕黄、印纸的内容与功能;第三单元“文治时代--南宋仕宦与官制”,从地方官学、官员章服制度、科举制度、政务运作制度等方面走进南宋,呈现那一时期的官制文化。
除徐谓礼文书,此次展览还展出了部分反映浙东学派、儒学以及南宋文官政治等的相关文物。如武义县博物馆藏武义县学、文庙旧址出土的一批青铜礼器, 第一次赴馆外展出, 难得一见。 为配合此次展览,浙江省博物馆还首次大幅展出了馆藏一级品南宋《忠义堂帖》。该帖收录的颜真卿告身,作为唐代告身的典型,与徐谓礼告身所代表的南宋中晚期告身形成对比,反映出唐宋告身在文书制度上的变化。此外,颜真卿告身的书法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声名卓著,相信对书法爱好者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欣赏机会。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浙博武林馆区每日接待观众1200人(含儿童),观众可提前通过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号分时段预约参观。徐谓礼文书展将展至6月30日,欢迎观众走进展厅一览这部来自南宋的官制百科全书。
相关问答
格拉斯哥大学PhD直招有多难?有没有2024最新计算机工程专业...
[回答]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关于格拉斯哥大学PhD直招的相关问题。格拉斯哥大学在全球计算机工程领域极具影响力,其PhD项目自然吸引着众多优秀学子的目光。...